在金属材料行业,常有人这样形容新材料研发: “就像在黑暗中摸索,要同时追求强度、轻量和成型性,每调一个成分,都像在扔骰子。”
这不仅是研发工程师的真实写照,也是材料创新最常见、最棘手的难题之一。
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典型的场景:一款“既要高强、又要轻,还得可加工”的铝合金,是怎么被我们AI系统设计出来的?
01 背景:新一代轻量化铝合金材料需求
在新能源汽车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领域,“轻量化”已经成为材料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。尤其是铝合金,凭借其低密度、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,已经成为结构材料的主力军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企业往往提出更苛刻的复合性能需求:
而这些性能,往往不是单一可以优化的,而是互相“打架”的目标:
材料工程师面前的,就是一个高维复杂、多目标冲突、无固定解的系统性难题。
02 传统的研发方式:经验 + 试错 + 时间
在以往的流程中,材料研发大多这样展开:
问题在于:
这时候明明知道自己要什么,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出来。
MatAi提供的,是一套“多目标性能优化系统”,本质上是一个材料设计的智能辅助平台,它不需要你从配方出发,而是从 目标出发 :你告诉它你想要什么,它来帮你找出可能的材料组合。
案例:
一家做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汽车配件的金属企业,提出了一个研发任务:“我们需要开发一种高强度、轻质、具备良好延展性的铝合金,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连接件。”
他们给出的材料性能指标如下:
系统如何实现设计这个性能指标的材料呢?
1、输入材料范围和性能目标
工程师只需设定如下信息:
2、优化参数设置
系统使用的是多目标优化算法(如NSGA-II),可在不人为设定权重的情况下,同时优化多个目标,并探索大量方案。
3、寻优:输出多组最优配方案
设置寻优,不一会系统就能返回优化方案,并对其进行结果分析。这些配方和处理方式都能够满足性能要求,客户只需选一个最适合自己工艺或预算的就可以。
这些方案已经过系统自动验证,均满足性能目标,并具备工艺可行性。
总结:让“知道要什么”不再是难点,而是起点
传统材料研发是“从原料到性能”的正向推导;而我们提供的,是一种“从目标反推设计”的新方式。
这套系统让研发人员能:
从“做材料靠经验”,变成“做材料靠数据”,这是金属材料设计的一次转折。
我们这套系统,不仅适用于铝合金,还适用于:
如果你也是金属行业的研发工程师,或者企业技术负责人,正在为“怎么把目标转化为方案”而苦恼,不妨了解一下这个系统,让智能优化成为你实验室的“虚拟材料专家”。
欢迎留言、私信交流,我们愿意为你定制一套属于你的智能研发路径。